你不可不知的听力损失风险在日常生活里,哪些事情其实是听力退化的幕后黑手呢?
除了常被提及的职业性噪音之外,由于行动装置的普及,通勤时身边的人戴着耳机听音乐或追剧俨然成为xi以为常的风景。
也因为耳机的不当使用,近年来娱le性活动产生的噪音亦成为影响听力的一大主因。许多人都轻忽了过大音量对耳朵可能产生的伤害,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听得不太清楚时,听力变化早已悄悄发生……我们普遍以为后天听力损失(或简称听损)是年长者的特征,然而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约有11 亿的年轻族群因不当使用个人音乐装置(含智慧手机)而面临听损的风险(who,2015)。
根据卫生福利部统计资料显示,台湾18–65岁的劳动人口中,轻至中度听损者有151,579人[ 注1],占总听损人口的四分之一(卫生福利部,2015) 。另外who也提醒,应透过提高对听损风险的认识,以减少过大音量带来的影响;并鼓励使用个人防护装置,例如隔音耳罩、耳塞等,来保护自己的听力(who, 2015)。
在听力损失前,我们的身体发生了什么事?
美国致力于噪音与听损研究的学者sharon kujawa 和她的研究团队也在2009 年发现(kujawa & liberman,2009),早在明显的听损发生之前,有一个隐密的变化正在发生,那就是──耳朵里的毛细胞和听觉神经纤维中间传递资讯到大脑的通讯悄悄中断了。因为路径中断不会立刻在听力检查时被检测出来,所以这样的情况被称为「隐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
关于声音传递路径中断形成「隐性听损」的原因,目前研究提供了两项可知的原因:神经突触(synapses)的损失;神经髓鞘(myelin)的损失。
太原市乐声听力技术有限公司
13546324502
郭大夫